西安的雾霾是个政治问题 其他城市也一样
西安的雾霾有个奇特的现象,当舆论的口水井喷,天上就会下雨,仿佛一切的限行都是为了给求雨储备存量。然后晴几天,舆论平息,雾霾又卷土重来,老问题当然再用老办法。
最近的情况就是又复制来的景象。
2017年1月6日,西安在重度雾霾中复课
翻一下舆论的类型,基本上属于两种,一种是愤怒,另一种是分析。愤怒政府的不作为,分析雾霾的来源。这两种表达都有道理,但衍生了一个有趣的问题,那就是:这两种信息的重复,有必要吗?
网络上的吐槽,政府当然看得见;那雾霾的来源呢?政府应该比老百姓更清楚些。既然解决雾霾是种顺民意又知方法的事,为何久攻不克呢?
这就是源头和民意的博弈,显然,源头是能压住民意的。
我们先分析一个案例,北京APEC期间想蓝就蓝,IBM还曾将这个成绩写在自己的案例里,表达大数据的实用价值。所以人们就更坚信,雾霾是可以解决的。
拿什么守住APEC蓝?
没错,雾霾是可以解决,但在这个成功案例的背后有个潜台词,那就是谁能解决?
APEC蓝是由自上而下的绝对意志带来的,此时间段具有国际性的政治背景。
基于此,我不想抨击也不想煽情,而是从这个角度来聊聊西安雾霾。
首先列一个共识,那就是从数据上来讲,雾霾的来源第一是工业排放,其次是汽车尾气,当然,后者的占比要比前者小很多。同时因为因地制宜,地形也成了西安的苦因之一。
现在我们把工业污染、汽车尾气、地形环境摆到一起,前两者是变量,后者是定量,那么核心就是要解决前两者的来源问题。
舆论最大的愤怒,在于限行明显没用,为什么不去管其他的?这句话我赞同一半,确实限行不会有太大作用,但限行是否完全没用,是不能证伪的。
比如人们能拿出数据说汽车尾气是源头之一,但拿不出证据证明限行期间的雾霾会好于同期不限行的雾霾。这个问题在此不做过多纠缠,核心还是想对比汽车尾气跟工业排放的影响悬殊,尾气压根背不了工业的锅。
这便牵扯到舆论的第二个愤怒,为什么明明知道工业排放是雾霾“头脑”,却管之无效呢?
答案很简单,管不了。
这是由中国的政治结构造成的。纵观中国的整个社会发展史,始终是在“地方强、中央虚”和“地方虚、中央强”两种模式下切换。
现在的中国政治结构是在寻找一种平衡,那就是有的部分地方可以强,但有的部分地方必须虚。
但平衡不代表不存在冲突,所谓平衡其实是没有第三种力量介入的两方对冲。
聊回西安,这是一座副省级城市,市委书记的行政级别是副部级,于是,风闻长达几十年来,省上经常会不满其难使唤。因为两者级别差不多嘛。在这两者的关系中,我们常常看到西安是要比省内的其他地级市更强势的。
再换一个关系环境,拿西安交通大学举例子,作为国家教育部直属的院校,校长的级别也是副部级,你陕西省教育厅、西安市教育局一把手的行政级别都比人家低,你怎么管?所以西安的一些部级直属高校一直与西安市政府存在或多或少的矛盾,交大更是一度闹僵,最后换了新校长才有所缓和。
看,这时西安又立马变成弱势。
举了这个不太敏感的例子,想必很多人都已经知道我想要表达什么。
既然雾霾的首要来源是工业排放,那西安的工厂有多少民营有多少国企呢?这个数一数答案就一目了然。
在这个政治结构中,往往当地政府都是弱势的,这也就是为何那么多中国城市有雾霾,却没有一个城市能治理的根结所在,这是一个系统性的原因,而非局部性的现象。
再从侧面举一个不太敏感的例子来体现地方政府有多弱势,据说西安的南三环原本计划是修在航天城一带,但遇到很多阻力和高额成本,于是就放弃了,便改到如今的地方。
国家级陕西航天经济技术开发区
所以你在网上吐槽什么能源企业排放污染,当西安市政府找过去,只能得到这样的搪塞:对不起,请你向我们北京直管单位反映,请他们下达文件;你西安市政府虽然可以对我不做产能要求,但我的直管单位会做啊。
当然,并不是说西安的雾霾全是西安工业排放的,也有从其他地方吹来,由于地形关系消散不掉的,但答案都一样,其他地方有管理的权限吗?
在这样的政治结构之下,国企的利益和地方政府的利益是割裂的,两者都背负各自的考核任务,国企要向上级主管部门负责,政府要向本地负责。两者的牵引力方向不同,怎么可能形成合力?
再说的直白点。
每年雾霾最严重的时候,朋友圈就会热转“伦敦毒雾”的相关稿件,讲解伦敦是如何治理云云。
伦敦人把1952年的雾霾形容成“豌豆浓汤”
但这里忽略了一点,那就是前面我们提到的,污染确实是可以治理,但问题是谁能治理?伦敦的毒雾可不是伦敦市自己的力量,而是从国家中央自上而下的壮士断腕。
伦敦的毒雾怎么治的?中央政府+市政府统一行动。
中国是怎么治的?中央政府对环境考核+市政府去完成考核。
看明白区别了吧?
前者的做法是消除矛盾,后者的做法是在原有矛盾的基础再施加矛盾。所以前者收获良性循环,后者收获恶性循环。
这便是政府对同一目的的不同理解。
现在雾霾最大的问题不是来源问题、不是分析问题、更不是执行问题。不要怀疑一座长期能大规模限行的城市执行力,这个看似简单,实则是个浩大的城市管理工程。
12月19日,交警在西安绕城高速曲江收费站出口处引导非限行车辆通过。(新华网 邵瑞)
最大的问题是,雾霾这个问题还太小了。
这个由政治结构导致的拖延症,还没有被上升到政治问题,如何上升到政治问题,才是解决雾霾的最有效方法,光凭局部的几个市政府和省政府就想解决系统作业中产生的雾霾,简直是做梦。唯有政治问题才会催生法治,而法治是唯一能稀释政治结构的方式。
现在回过头来再看工业排放、汽车尾气、地形环境这两个变量与一个定量,不管是把任何人放到城市管理的位置上,他的权限所能发挥的最大作用,就是搞搞汽车尾气。你行你确实可以上,但你上去唯一也只能这样选。
这个结构太稳定了,稳定到每一方都在夹缝中没有多余的空间与余地,于是任何一方都在为这样的逼仄而抱怨,然后互相冲突。
这样的论调似乎充满无可奈何的悲观感,但政府其实也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比如国企改革、简政放权、全面推进法治社会等,这些口号都是冲稀释政治结构来的。但实现的过程估计比较长,惟愿我们的寿命更长。
作者:芳草天
陕光灯(shaanlight)出品
原创作品,禁止转载